跨学科研究中教学相长——访获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资助的我院张国超老师


  近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公布了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我院张国超老师申报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评估体系研究”名列其中。据悉,本次立项率仅为13%,能够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为此我们采访了张国超老师。

我们的谈话自然是从张国超老师的项目开始的。据老师自己分析,该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立项支持,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项目论证过程中很好地贯彻了“文化遗产的维护和保护是开发和利用的前提”这一先进的理念,而这一理念正越来越得到文化产业管理理论和实务界的重视;第二,是在比较中提出建设性对策,老师介绍到,他的研究思路是在比较国内的“丽江模式”、“武当山模式”、“西安内江模式”和外国的意大利、法国、英国模式的基础上“从成功的模式中提炼出成功的因素,结合国内情况,才能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第三,运用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是该项目的又一亮点,张国超老师充满自信地表示,“很多知识都是相通的,跨学科研究打破了以往研究的模式,使其更有运用于实践的空间”。在谈到科研工作体会时,老师指出:要多参与项目,不可眼高手低,当你的能力达不到时要勤思考、多读多看,积累沉淀;要老师们进行项目合作,互动信息资料,要有团队精神,避免闭门造车,才能有大为;关注现实问题,研究方式上创新。

作为学生,我们对老师的科研成就满心佩服,而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这样优秀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实惠。在采访老师前,我们就从我院文虎产业管专业的同学那里获知 “老师一般都很忙,平时很难到他,我们在QQ上聊天从来都是直奔主题的”。然而就是这样简短的交流已经使得文管10级郑丙沛下定决心报考文化遗产管理方面的研究生。在采访中,张国超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特点,“上课备课,我不会刻意将每个细节都准备到,我会边讲边思考;讨论式的研究方法与学生互动更好”,“同时我着力运用我对文化资源的研究构建教学——科研是相互支撑的关系”。在回答我们提出的“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些什么建议”的问题时,老师指出,当下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像老师们期望的那么活跃,他希望同学们能踊跃思考、多看书,这样才能教学相长。

                                      (艺传学院记者团文/姜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