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李遇春教授于金银湖图书馆附二楼为大家做了题为“‘微写实主义’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的讲座。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刘科军老师、李奇志老师、武文玉老师及全体同学参加讲座,讲座由院长陶丽萍主持。
讲座中,李老师主要为大家讲解了贾平凹在小说创作中的一系列新变。他说新世纪以来贾平凹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如《废都》、《秦腔》等在现当代文学论坛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这些争议既有关于贾平凹创作的精神特质,也有艺术手法方面的。贾平凹长篇小说中表面上过于琐碎的描写实则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追求,他将其定义为“微写实主义”。在探究“微写实主义”这种创作手法时,李老师围绕贾平凹的创作历程做了深入而细致的讲解。他说贾平凹的创作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文革时期,这是他的起步阶段,偏向于革命现实主义创作。二是八九十年代,更多地模仿孙犁等其他作家的创作,许多作品受到现实批判主义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然而他不愿“牵着别人的衣襟成长”,很快便实现了转型,在保持自己传统的创作风格的同时形成了自己新的创作手法即“微写实主义”而步入第三个创作阶段。他说贾平凹是一个能敏锐感觉到时代思潮变化的作家,从“新写实主义”到“微写实主义”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还通过列举王安忆、迟子建、刘震云等一系列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进一步说明“微写实主义”以多人物为中心,对场景、人物等进行微观解剖以打破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的特点。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就贾平凹的作品、“微写实主义”的内核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李老师一一解答。李奇志老师对李教授的讲座进行了总结性发言并希望大家向李教授学习,博览群书,不断钻研,以求更大的提升。
据悉,本次讲座为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认知实习的一个内容,将作为实习学分考核的标准之一对同学们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估。
艺传记者 文/向金莉 摄/金纯